县区动态
您所在的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县区动态 >

宿松县残联持续擦亮残疾人幸福底色,托起“春天的事业”

发布日期:2025-09-24 15:53:55  作者:市残联  来源:本站  阅读:

  “十四五”以来,宿松县残联始终坚守“代表、服务、管理”的核心职能定位,以推动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主动作为破解助残服务痛点,锐意创新优化帮扶工作机制。面对县域内残疾人数量较多、需求多元的实际情况,宿松县残联从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在社会保障、康复救助、教育就业等关键领域持续发力,用一系列有力度、有温度、有实效的举措,不断书写着更具幸福感、获得感的助残答卷,让“春天的事业”在皖西南大地持续焕发生机。

  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残疾人生活品质。“现在办证太方便了,工作人员上门服务,真是想到我们心坎里去了!”家住洲头乡的刘大爷因行动不便,一直未办理残疾人证,得益于宿松县推行的“集中+常态+下乡”评残模式,评残专家主动上门,帮他解决了办证难题。

  宿松县残联不断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服务,创新建立“链条式”全过程监督机制,实现认定前初筛、认定中审核、认定后倒查的“闭环”管理。截至目前,累计开展集中评残56次,上门评残300余次,办理、换发残疾人证10000余份,实现“零违规”“零人情证”。

  与此同时,宿松县大力推进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投入专项资金1525万元,建成乡镇(街道)残疾人之家23个、村(社区)残疾人工作站213个,实现县、乡、村三级服务网络100%覆盖。该项建设运行经验入选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助力脱贫攻坚典型案例。

  “两项补贴及时发放,医保还有政府代缴,真是大大减轻了我们的负担!”长铺镇桃源村的残疾人王某感慨道。宿松县积极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应补尽补”政策,并持续提高标准,目前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均已提高至每人每月94元,累计惠及1万余人,发放资金5000余万元。此外,该县全面落实重度残疾人参保资助政策,每人每年资助380元,个人仅需缴纳20元,切实减轻残疾人家庭医疗负担。

  强化康复服务供给,提升残疾人健康保障水平。“康复一个孩子,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宿松县残联康复办负责人说道。宿松县在全市率先提高残疾儿童康复救助标准,扩大救助范围,将抢救性康复年龄延长至16岁,并提标至每人每年1.5万-1.8万元。累计转介733人次残疾儿童至康复机构训练,补助资金超1000万元。

  通过精准比对低收入人群数据,宿松县实现困难精神残疾人药费补助“应补尽补”,累计救助5263人次,发放补助526.3万元。同时积极开展辅助器具适配和精准康复服务,累计为692名残疾人配发辅具,完成4983人次的家庭医生签约与精准康复服务,把专业康复资源延伸到基层社区和残疾人家庭。

  在托养服务方面,宿松县深入实施“阳光家园计划”和困难重度智力残疾人托养服务项目,为就业年龄段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提供托养服务,累计惠及1793人次,发放资金270.65万元。同时,还积极开展困难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按照“一户一策”原则,累计为402户家庭实施改造,发放补助资金180.8万元,有效解决了残疾人“行动难”“如厕难”“做饭难”等问题。

  推动教育就业融合,激发残疾人内生发展动力。“让残疾人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是他们融入社会、实现价值的重要基础。”宿松县残联教育就业办负责人表示。宿松县多措并举保障残疾儿童受教育权利,通过特教学校、随班就读和送教上门等方式,截至目前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此外,累计为261人次高等教育及中职残疾学生提供教育资助41.65万元。

  在就业方面,宿松县积极宣传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政策,2024年全县110家用人单位共安置195名残疾人就业。同步加大残疾人职业技能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力度,通过“现场业务培训+实地技能教学”等方式,聚焦电子商务、种养殖、求职技能等领域开展培训27期1020人次。

  “残联的创业扶持资金和技术指导,让我有了自己的小店,生活更有奔头了!”残疾人创业代表陈某高兴地说。近年来,宿松累计扶持746名残疾人自主创业,发放补贴223.8万元;建设“阳光大棚”68个、就业扶贫基地10个,发放扶持资金57万元;培育辅助性就业机构3个,直接帮助15名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实现就业。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化残疾人服务体系建设,聚焦残疾人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和服务精准度,努力让每一位残疾人都能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真正实现‘弱有所扶、难有所帮’,让残疾人的幸福底色更加鲜亮,让‘春天的事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宿松县残联理事长沈华侨表示。

  (宿松县残联撰稿人:杨庭锋 核稿人:王菊萍 审核人:沈华侨)

主办:安庆市残疾人联合会
联系方式:0556-5346701 皖ICP备05003765号 技术支持:众和网络
皖公网安备 34080302000265号